春风秋雨,40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40年铸就辉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兵团党委、兵团带领各族职工群众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呼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忠实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党委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定位要求,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切实履行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不断强化维稳戍边看家本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兵团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谱写了维稳戍边事业新篇章。
一、经济总量快速攀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40年来,兵团人克服重重困难,扎根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兵团经济总量快速攀升,跨过两个千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创造出了新的奇迹。
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大跨越,特别是“十五”以来,经济总量快速攀升。1978年,兵团生产总值仅为7.4亿元,1995年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5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2016年突破2000亿元,2017年达到233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比1978年增长了49.8倍,翻了5.6番。2017年,兵团生产总值占自治区比重为21.4%,比1978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2017年,兵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分别高于自治区和全国0.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2017年平均增长12.7%。分时期看,“六五”时期年均增长11.4%,“七五”时期年均增长8.0%,“八五”时期年均增长7.4%,“九五”时期年均增长7.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3%,“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0%,“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6.1%。
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高。1978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为37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元。经过33年的追赶,2011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达到80113元,比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77.6%、34.3%。1979-2017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分别高于自治区和全国1.2、1.0个百分点。
人口规模不断壮大。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兵团壮大综合实力的基础和关键。40年来,兵团高度重视人口发展工作,出台各项政策吸引集聚人口,为新疆地区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末,兵团总人口300.53万人、汉族人口255.46万人,比1978年末分别增长41.8%、34.0%,年均分别增长0.9%、0.8%,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保持在85%以上。40年间兵团净增总人口88.55万人,其中机械净迁入人口49.24万人,占总增加人口的55.6%。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兵团人口规模快速壮大。2017年末,总人口、汉族人口分别比2012年增加35.67万人、27.38万人,分别占40年净增总人口和汉族人口的40.3%、42.3%。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兵团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意见,参照石河子市的管理方式,在兵团农一、三、六、十师所在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设立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2004年,一师阿拉尔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六师五家渠市挂牌,2011年十师北屯市挂牌。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党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兵团设市建镇步伐明显加快,二师铁门关市、五师双河市、四师克可达拉市、十四师昆玉市相继挂牌,先后建成9座城市、10个建制镇,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一般城市为支点、城镇群为重点、团场城镇为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城镇已成为兵团吸纳人口、聚集产业的重要平台。2016年末,兵团城镇化率达到66%。2017年,9座城市以占17.5%的土地面积,集聚了46.3%的人口,吸纳了47.7%的就业人员,实现了43.7%的经济总量,创造了67.76亿元的税收。
二、结构调整深刻变化,发展层次有效提升
40年来,兵团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从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演变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与三次产业协调联动、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同步发展、多个支柱产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互竞的格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呈现出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产比重下降趋势,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型转变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47.4∶30.8∶21.8调整为2017年的21.6∶43.9∶34.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逐步改善。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53.4:23.8:22.8调整为2017年的10.2:36.8:53.0。投资投向更多聚焦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78年的12.6%提高到39.4%。民间资本成为兵团投资的重要力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11.1%提高到39.8%。
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17年,兵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1827元,是2002年4658元的4.7倍,年均增长10.8%;连队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4252元,是2003年2559元的5.6倍,年均增长13.1%。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35.3%下降到27.5%,连队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3年的35.6%下降到26.6%。
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兵团不断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兵团党委、兵团2005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兵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2016年9月出台《关于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活力不断激活释放,规模不断壮大,在完善市场机制、稳定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6.1%;2017年,规上工业私营企业实现产值占比达42.8%,比2001年提高42.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比达79.0%,比2003年提高57.0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发展动能茁壮成长。2013-2017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8%,高于规上工业26.2个百分点,占比由4.9%提高到13.1%;2011-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7.4%、21.1%,分别高于规上工业8.4、2.0个百分点,占比分别提高3.3、1.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经济较快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40年来,兵团上下狠抓产业发展,稳步发展农业经济,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不断促进服务业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提升。
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40年来,兵团上下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初步建成,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兵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6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达到114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农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林果业基本形成“南枣北葡”的发展格局,畜牧业畜种种群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从种植业主导转向“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81.5%下降至36.7%,果蔬园艺业和畜牧业产值比重由14.9%提高到56%。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棉花、水果、肉类产量比1978年分别增长1.8倍、85.1倍、151.5倍、20.4倍,占自治区的比重分别达17.2%、36.8%、37.7%、28.9%,粮食亩产由124公斤提高到583公斤,棉花(皮棉)亩产由31公斤提高到163公斤。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由57.11万千瓦发展到527.70万千瓦,年均增长5.9%。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64.03千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77.3%。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00%、99.99%、79.99%,比1978年分别提高22.1、22.3、43.56个百分点,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棉花机采率达80%,畜牧业机械化水平68%。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末,共有国家及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其中,国家级15家、兵团级113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2家、超30亿元的企业6家;已建成2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个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2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17:1。
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兵团建制恢复后,兵团工业在艰难中奋起二次创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出台了相关文件和配套政策,兵团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内地一大批产业转移,兵团工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农副食品加工、有色化工、氯碱化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78年,兵团工业总产值仅为5.45亿元,2001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元,2015年突破2000亿元,2017年达到2397.87亿元,比1978年增长439倍,年均增长15.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6.2%提高到31.0%。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7年,原煤产量比1978年增长3倍,发电量增长315倍,食用植物油增长111倍,乳制品增长2022倍,纱增长59倍,布增长2.5倍,机制纸及纸板增长9倍,水泥增长165倍,焦炭增长45倍。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7年,兵团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3.74亿元,是2000年的87倍;成本费用利润率11.8%,较2000年提高8.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由2000年的75.2%下降到65.7%。园区集聚效应明显。2017年末,兵团各类园区32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兵团分区2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3个,兵团级工业园区23个,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兵团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知名品牌创建硕果累累。经过40年的发展,一大批名优产品脱颖而出,天业牌聚氯乙烯树脂和农用地膜、“ChalkiS”牌番茄制品、“伊力”牌白酒、“青松”牌水泥、“芳婷”牌针织内衣、“伊帕尔汗”牌薰衣草产品、“伊珠”牌冰葡萄酒、“神内”牌胡萝卜汁、“天润”牌和“新农”牌乳制品、“绿翔”牌冷鲜肉、“天康”牌饲料、冷鲜肉、兽药等几百种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享誉国内外。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旅游、金融等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兵团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06.24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年均增长11.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8%提高到34.5%。市场销售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5.71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708.37亿元,年均增长13.2%。运输能力大幅提高。2017年,货物周转量866.89亿吨公里,是1978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4.1%;旅客周转量142.74亿人公里,是1978年的228倍,年均增长14.9%。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休闲度假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业态逐渐形成。目前拥有旅游企业381家,其中旅行社141家,旅游星级饭店62家,国家等级景区55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7家)。2017年,兵团旅游总收入101.8亿元,是1999年的31.1倍,年均增长21.0%;接待国内游客1871万人次,是1999年的266倍,年均增长36.4%;接待入境游客21万人次,是1999年的7.8倍,年均增长12.1%。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兵团辖区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不断健全,从1992年农行兵团分行成立开始,到2017年末各类金融机构达313家,货币银行服务、保险、小额贷款、典当、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业务健康发展。2017年末,兵团14家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311.77亿元;驻疆各金融机构对兵团贷款余额2352.40亿元,是2000年的13.6倍,年均增长16.6%;各项存款余额2923.16亿元,是2000年的24.8倍,年均增长20.8%。
四、基础设施巨变升级,发展环境焕然一新
40年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质的飞跃,相继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重点项目,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1978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46亿元,1991年突破10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达到1966.1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348倍、翻了10.4番。1979-2017年3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万亿元,占兵团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的99.8%,年均增长20.6%。其中,1979-2017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96.41亿元,年均增长24.1%,占累计总投资的39.5%。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城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2017年末,9个城市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城镇安全饮水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93%、60%、46%提高到99%、90.4%、90%,城市区域光网覆盖率达99.28%,城市家庭光网覆盖率达99.4%。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兵团水利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建设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前海总干渠等,参建乌鲁瓦提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2011-2017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63.83亿元。2017年末,兵团已建成各类水库140座,总库容33.62亿立方米;已建成各类水电站100座、水闸5739座;堤防建设长度2018千米,保护人口139万人,保护耕地538千公顷;兵团参与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河流116条,兵团开发或以兵团为主的河流56条。
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兵团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运输网络逐步形成,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1-2017年道路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650.60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资的66.7%。2017年末,兵团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7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3952公里,占比11.4%,使82%以上的团通了高等级公路、97%的连通了硬化路;民用汽车保有量30.95万辆,是1978年的63.4倍,年均增长11.2%。2017年,兵团航空企业管理局执管飞机42架,全年飞行总时间4334小时,起落7561架次。石河子花园机场2015年12月正式通航,图木舒克机场2018年9月21日试飞,年底前通航。
五、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对口援疆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纵深推进对外开放。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兵团进出口总额由1985年的240万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75.90亿美元,年均增长28.6%,占自治区的比重由0.8%提高至36.7%。出口总额由1985年的27万美元跃升至66.33亿美元,年均增长37.2%,其中自产产品出口由2001年的0.9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7.80亿美元,年均增长51.1%。
利用外资成果丰硕。1979-2017年,兵团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14个,合同外资金额21.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26亿美元。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1995-2017年,兵团累计核准对外投资项目210个,核准中方对外投资金额11.9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64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7.81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3.27万人次。
六、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0年来,围绕民生之需、民生之盼,兵团党委、兵团稳步推进民生领域建设,在促进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40年来,随着劳动就业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日趋完善,推动兵团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兵团就业人员144.17万人,比1978年增加52.33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加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1978年的69.6:20.3:10.1调整为2017年的23.7:27.0:49.3。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激发了经济活力,兵团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从温饱不足逐步迈向全面小康。2017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30元,比2002年增加29229元,年均增长11.2%;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6元,比2002年增加14747元,年均增长13.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38元提高到2017年的58464元,年均增长12.3%。
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兵团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消费支出全面增长,消费结构逐步由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居民家庭生活必需耐用品普及率明显提升。城镇常住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04部、家用电脑70台、家用汽车分别37辆,连队镇常住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家用汽车分别达到232部、46台、31辆。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兵团上下始终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城镇化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建设规模前所未有,极大地改变了人居环境,提高了职工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2008-2016年,兵团累计建设保障房72万套,2011-2017年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43万户,2009-2017年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工程29.95万户。2017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为35.8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13.4平方米;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9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9.2平方米。
精准脱贫成效卓著。兵团党委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新胜利。2014-2017年,累计实现6.9万贫困人口脱贫、21个贫困团场摘帽,贫困发生率由4.2%下降至0.8%,边境师和腹心师已基本脱贫,脱贫攻坚重点转南疆师市深度贫困团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1993年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兵团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养老、医疗和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2017年末,兵团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45.02万人、194.46万人、66.56万人、79.98万人、67.96万人;发放低保资金3.43亿元,7.99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316万元,1313名特困人员得到救助。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40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2017年,兵团教育经费支出88.9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8%。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力人口(16-6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47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9.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68%。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现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在校生5.38万人,其中研究生在校生0.4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2.12万人;1996年合并组建的石河子大学,2008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目前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0个,已累计认定(批准)国家级高新区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兵团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5家、兵团重点实验室15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17年,兵团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6.78亿元,比2009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29.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为1.15%,比2009年提高0.59个百分点。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2017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累计申请专利8663件,获得授权4958件;2017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8件。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2017年,兵团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9%。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12个(含营利性卫生机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万人,比1978年增长51.5%;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22万张,增长了32.4%。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数由1978年的1.79人增加到2017年的3.23人,每千人拥有的护士数由1978年的2.00人增加到2017年的3.94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兵团文化融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于一体,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斐然。电视剧《热血兵团》、广播剧《欢歌飞出山窝窝》、电视专题片《最后的荒原》、歌曲《屯垦爹娘》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戈壁母亲》《千古之策》《魏德友》等影视剧和专题片得到广泛赞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2017年末,兵团共有专业文艺团体9个,其中兵团直属4个、师市5个,从业人员600余人。各级拥有博物馆、纪念馆89座、图书馆4座(其中国家三级图书馆1座)和美术馆2座。已建成1个兵团文化中心、13个师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90个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1230个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新闻出版事业大发展。兵团恢复后,党委机关报1991年更名为《新疆军垦报》,1998年更名为《兵团日报》,2005年明确为省级党报,目前每期发行量已达到10.48万份,十余篇新闻报道获中国新闻奖。1999年创办党刊《兵团建设》,2013年更名为《当代兵团》。2007年成立兵团出版社,已累计出版图书1996种、总码洋26.18亿元、总销售收入3571.56万元。2017年,兵团共计出版各类报纸6867.32万份,各类期刊133.75万册,图书311种。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座,其中兵团级广播电视台1座,师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1座,师级广播电视台13座,农牧团场广播电视站176座,分场及工矿企业广播电视站5座。2017年末,兵团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
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40年来,兵团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使命,狠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放松,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加大投入,推进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保护成果卓著。兵团的大多数团场处于沙漠边缘或边境线上,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第一道屏障。多年来,几代兵团人坚持不懈与风沙斗争,开渠引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逐步建立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绿洲生态经济网,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1978-2017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达1086.8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06.5千公顷,封沙育林480.3千公顷,塔克拉玛干和库木塔格沙漠之间的塔里木绿色走廊绵延4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7.09%提高到2017年的19.23%。“十二五”期间兵团退耕还林总面积超过313.3千公顷,完成机械治沙面积153.3公顷,完成沙化土地利用488.4千公顷。节水灌溉示范建设成效显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兵团积极探索并不断推广各类节水灌溉技术,2017年,节水灌溉面积1291.55千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85.7%。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在实施积极的生态保护、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兵团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切实控制总量排放。“十二五”期间兵团累计投入各类环保专项资金3.3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工程等项目,在经济总量、煤耗、火电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降低。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55%、56%、58%、59%。2017年,基本完成全兵团现役火电、干法水泥、钢铁、电解铝、玻璃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火电脱硫脱硝、水泥脱硝设施建成实施率达100%,关停火电机组56万千瓦,淘汰水泥、炼焦、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545万吨,实现兵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在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兵团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由2004年的1.85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7年的1.6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1.9%。
清洁能源较快发展。“十二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兵团光伏、风力发电装机迅猛增长,2017年合计发电量是2010年的38倍,年均增长68.1%,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由2010年1.2%提高至7.4%。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2004年的0.01%提高到2017年的0.5%,规上工业原煤消费比重由2004年的73.6%下降到72.8%。
人居环境日趋美好。积极改善城乡生活环境,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逐步开启。2017年,兵团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104亿元,占比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4%,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5.2%,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5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05%。
抚今追昔,40年风雨兼程,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兵团经济社会还存在着发展不足、不强、不优问题。展望未来,改革浪潮今又起,正是扬帆快进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承新的历史使命,兵团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定位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着力履行好“三大功能”,发挥好“四大作用”,全面深化兵团改革,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推进兵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兵团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