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工业强基谱新篇——改革开放40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发布时间:19年01月11日 信息来源:统计局 编辑:兵团统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统计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四十年高速增长的奇迹,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工业经济乘着改革东风,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1981年兵团体制恢复后,兵团工业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兵团兴建了一批新型企业;通过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改制了一批国有企业,加快了股份制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了纺织、轻工、食品、建材“四个支柱产业”。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兵团抓住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推进资源转换战略,积极发展培育发展“氯碱化工及煤化工、新型建材工业、矿产开发、纺织服装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和农用装备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夯实了兵团工业基础。
  2005年,在新形势下兵团党委适时召开了工业工作会议,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又为兵团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兵团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工业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高速增长期,重点发展了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兵团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凝聚了几代兵团人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今天的兵团,已经建立了门类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涉及行业广,产品种类多,产业结构优,为增强兵团综合实力、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所有制、投资体制、价格形成机制等多个重要领域改革,兵团工业经济活力得以增强,为兵团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工业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工业化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工业竞争力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规模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与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先抑后扬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对兵团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产业结构看,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在70%-80%。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向“一三二”向“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反映出兵团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轨迹。1978年兵团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7.4%、30.8%、21.8%,其中工业为26.2%;1981年兵团恢复后,部分支撑作用较强的企业划归地方管理,第一产业连续多年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兵团国有企业经历了与各省市区一样的阵痛期,1995-2008年,第二产业比重连续14年位居三次产业最末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以及通过招商引资承接的内地产业转移发挥效能,第二产业比重开始大幅提高。2011年,第二产业一举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最大产业,并延续至今,当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3.6∶38.1∶28.4,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3.9∶34.5,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超过30%。
  (二)单位数量快速增长
  2017年,兵团拥有工业生产单位6577家,较1978年增加6070家,增长12倍,年均增长6.8%。其中拥有个体经营户2900家,较1985年个体工业经营户实现零的突破后增长1.7倍,年均增长3.3%;拥有法人企业3549家,增加3474家,增长46倍,年均增长10.4%,在法人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886家。1980年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零的突破,2017年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11家。工业经济涵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3大工业门类,41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34个,涉及面超过80%。
                                       图1 1978-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动趋势

6.1

         
  
  (三)经济总量迅速扩张
  2017年,兵团工业生产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2397.87亿元,较1978年增长439倍,年均增长15.0%。2001年,兵团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历经十一年的发展,2012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仅用三年时间,2015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6年一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1978-2007年30年的总和。在改革开放后的八个五年规划中,完成工业总产值除“九五”“十五”没有实现翻番外,其余均实现了翻番。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与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密不可分,与2007年相比,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能力1489万吨,增长4.2倍;发电设备容量1781万千瓦,增长18.4倍;棉纺锭(环纺)442万锭,增长2.7倍;焦炭970万吨,增长7.4倍;初级形态的塑料146万吨,增长1.9倍;水泥2627万吨,增长3.8倍。粗钢、原铝、平板玻璃等从无到有。
  (四)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绝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裕。进入21世纪,兵团特色工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呈现生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落后生产能力逐渐被淘汰。纺织、食用油、罐头、饮料酒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压延、新能源发电、电气机械、电子材料、平板玻璃等产品从无到有;火力发电、新型建材、化工原料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7年,兵团纳入统计的工业产品达到243种,主要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原煤900.69万吨,较1978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3.6%;发电量802.14亿千瓦时,增长315倍,年均增长15.9%;食用植物油71.67万吨,增长111倍,年均增长12.9%;饮料酒20.21万吨,增长66倍,年均增长11.4%;纱48.88万吨,增长59倍,年均增长11.1%;布1.50亿米,增长2.5倍,年均增长3.3%;机制纸及纸板7.32万吨,增长9倍,年均增长6.1%;水泥1269.99万吨,增长165倍,年均增长14.0%。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大批名优产品脱颖而出,天业牌聚氯乙烯树脂和农用地膜、“ChalkiS”牌番茄制品、“伊力”牌白酒、“新天”牌葡萄酒、“青松”牌水泥、“芳婷”牌针织内衣、“伊珠”牌冰葡萄酒、“神内”牌胡萝卜汁、“天润”牌和“新农”牌乳制品、“绿翔”牌冷鲜肉、“天康”牌饲料、冷鲜肉、兽药等几百种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享誉国内外。
                                             图2 1978-2017年工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变动趋势

6.2

               
  
  (五)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兵团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所有制改革和调整重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退出,消除了亏损源,卸掉了债务包袱和冗员负担;随着股权架构调整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重组企业逐渐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自2000年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扭亏为盈后(1995-1999年连续5年亏损),企业利润已连续18年实现盈利,且呈逐年提高态势。2017年,兵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223.74亿元,是2000的87倍;成本费用利润率11.8%,较2000年提高8.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1%,较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7%,较2000年降低9.5个百分点。
                                                         图3 1978-2017年利润总额变动趋势

6.3

                                 

    (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结构。1978年兵团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国有经济占99.4%,集体经济0.6%。1985年,兵团个体经济工业总产值占比1.2%,打破了公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之后的10年,非公经济仍在探索中缓慢发展,1995年个体和其他经济工业占比仅为3.4%。1999年,兵团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革拉开序幕,首次出现股份制经济,当年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9.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国家出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非公36条”,同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我国致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成长,工业经济活力被迅速激活。2000年,兵团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国有企业占72.4%,集体企业占5.0%,股份制企业占14.7%,个体经济占4.0%,其他经济占3.9%。2005年,国有企业占32.0%,比2000年下降40.4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占0.5%,下降4.5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占58.0%,提高43.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占6.0%,提高2.0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占3.5%,下降0.4个百分点。发展到2017年,国有企业仅占2.3%,集体企业占0.1%,股份制企业占89.7%,个体经济占3.0%,其他经济占4.9%,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体、其他经济类型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
  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兴经济呈现亮点
  兵团成立初期,工业生产仅是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加工厂、被服厂、修造厂,总量小,产品单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响应毛主席“全党动手兴办工业”的号召,相继建成“八一糖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毛纺厂”、“红山嘴电站”、“跃进钢铁厂”、“通用机械厂”、“材料总厂”、“天山化工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许多行业填补了自治区空白,为新疆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75年兵团撤销后,部分企业交给地方,兵团工业发展遭受重创。改革开放后,随着1981年兵团建制的恢复,兵团奋起二次创业,工业经济兴起新一轮发展高潮,14个师依据资源禀赋有重点地发展,行业布局更趋合理,门类更为齐全,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升级。
  (一)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中继续发展壮大
  传统产业是兵团工业经济的基石和骨架,长期以来支撑着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兵团各师工业生产结构基本相同,多数集中在煤炭开采、纺织服装、电力生产和供应、建材生产、粮油加工、机械修理等方面,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生产所需。四十年来,兵团各师依托自身优势,特别是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之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又丰富、壮大了一批产业,工业体系更加优化。至2017年,八师的有色、电力、纺织、化工、食品、塑料等行业百花齐放,构建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体系,2006年天业集团被列入全国55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石河子市被列入全国101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斩获兵团第一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桂冠,2014年石河子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5年天富集团成为兵团级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创建活动中唯一一家被授予“兵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称号的企业,八师成为兵团工业发展的标兵。六师的有色、电力、钢铁和食品,一师的农副食品加工,七师的石油加工,四师的酒和建材,十三师的炼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国家扶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兵团新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纺织服装企业,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到近60家,南北疆形成了以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城和八师石河子市纺织城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一师的锦域纺织、新越丝路、金鲁纺织,三师的东纯兴纺织、东恒兴纺织,六师的六孚纺织,七师的锦孚纺织,八师的如意纺织、华芳纺织成为行业领导者,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此外,二师在果蔬加工、三师在电力工业、五师在油脂加工、九师在畜产品加工、十师在矿产开发、十三师在钢铁产业上下游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较上年实现增长,17个行业增速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六大高耗能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22.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58.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61.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74.00亿元,增长8.0%,贡献率18.3%;纺织业完成27.20亿元,增长9.7%,贡献率7.6%。
  (二)轻重工业比重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
  重工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之初,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兵团工业经济呈现“轻工业太重,重工业太轻”的经济结构。1978年轻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66.8%,主要分布在食品、纺织等行业;重工业占33.2%,主要以原煤开采、水泥生产和机械修理为主。改革开放后,兵团工业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九五”时期重点调整了纺织、轻工、食品、建材四个支柱产业,继而培育了“食品及医药工业、纺织工业、农用装备制造业、化工及矿业、建材工业和能源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兵团发展,按照兵团资源禀赋特点,2007年下发了国发32号文,对兵团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六大支柱产业的调整,重点发展“氯碱化及煤化工、新型建材工业、矿产开发、纺织服装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和农用装备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突出了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两大产业链,强调了“建材工业”的新型和纺织业向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的延伸,调整了规模小发展慢的医药工业和做为基础产业的能源工业,更加明确了兵团工业发展的定位,实现了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转变。“十一五”时期,兵团借助内地产业升级之势,积极承接了一大批产业转移,迎来了工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六师铝业、六师煤电、梅花氨基酸、昆仑钢铁,八师天山铝业、西部合盛硅业、大全新能源,十三师大安特种钢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十二五”时期迎来了产能集中释放期,重工业比重快速提高,自2011年开始,重工业占比一举超越轻工业,彻底改变了“轻工业过重,重工业过轻”的格局。至2017年,重工业占比高达63.2%,有色、电力、化工、建材、农副食品、纺织成为新的六大支柱产业。
  (三)创新驱动引领动能转换
  近年来,随着工业投资增速放缓和资源与环境约束逐步收紧,兵团工业经济增长遭遇了发展瓶颈,以创新驱动引领动能转换,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兵团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兵团通过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高技术等产业迅速发展,新兴行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动能、新经济初现端倪,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2017年末,兵团共拥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10.1%;经测算,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13.1%,较上年同期增长19.2%,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高12.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表现突出,企业个数占战略性新兴产业2/3,增长34.9%;完成工业增加值占比超1/3,增长21.3%。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3.9%,增长16.1%,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高9.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2.4%,增长8.8%,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高2.1个百分点。
  
                                                   图4 1978-2017年轻重工业比重变动趋势

6.4

               

  三、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四十年,兵团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总体规模偏小,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类粗加工行业比例高,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及工艺研发投入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坚定新时代兵团工业发展的信心。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对新疆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援疆工作的持续深入,都为兵团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多年发展奠定的坚实工业基础,都为兵团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推动兵团实体经济在产品、产业和企业管理等各个层面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以深化兵团改革为契机,转变治理方式,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全产业链;围绕绿色发展为先导推进可持续工业化,以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得利的发展道路。